乾隆皇帝儒雅風流,一生著文吟詩,其詩作竟達42000多首,幾乎與《全唐詩》相埒。乾隆還重視文物典籍的收藏與整理,清宮書畫大多是他收藏的,堪稱為一個狂熱的藝術品收藏家。
據說康熙皇帝曾為書畫贗品所蒙騙,而乾隆皇帝的眼光則非常犀利。有一次,在江南充任稅關監督的一個內府包衣,不知從哪里搞到一紙米芾字跡,獻給主子時特別在奏折上表明自己見識粗鄙,不敢判定是否真跡,懇求皇上法眼鑒別。乾隆一眼就看出是偽作,對自己的家奴不必講什么客氣,于是在折子上用朱筆批了四個字:“假的。不要!”
乾隆皇帝連同他從其父祖那里繼承來的字畫珍玩在內,畢其一生所搜集的稀世珍品數量之巨,是舉世無與倫比的。這些光彩奪目的絕世精品,大部分來自于臣仆的貢獻。
當然,乾隆的收藏品,除臣仆貢獻、外國使臣進貢的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內務府制造的�,F擺設在故宮(微博)博物院樂壽堂后間的“大禹治水玉山”,就是由內務府下屬養心殿造辦處與內廷如意館合作設計,然后將蠟樣、玉料運往揚州,交兩淮鹽政督工制作,歷時六載完成的超大型玉雕。這座玉山高九尺五寸,重一萬零七百多斤,堪稱玉器之王。
經過數十年不懈努力從全國搜羅到的藝術精品,乾隆皇帝鑒賞后往往加蓋“乾隆御賞之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等章,以示珍藏之意,然后讓各精其道的儒雅詞臣,分門別類,編為目錄,經皇帝審定,再編印成書。
乾隆的收藏之富在歷史上堪稱空前,但更令他陶醉的是收藏之精。誠如一位西方史家所言:“乾隆的收藏是帝王品味中最高表現,是對最稀有、最好的東西的歷史性保存;同時,這些收藏品無疑地都是光彩奪目之作,多半且是無上珍品。”從乾隆的詩,到乾隆時代制作的玉器,從乾隆收藏之富,到其收藏之精,只能是乾隆時代特有的產物,而在其上不僅記錄了那一時代國力的空前強盛,也深深打上了乾隆皇帝追求宏偉氣象、追求超邁古今的審美情趣的烙印。(時代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