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商山收藏 > 文化研究

      漆器收藏離市場還有多遠

      漆器,收藏,市場

        群的重視,身價也會隨之攀升。傳世品相、制作工藝、宮廷出身等是判定漆器身價的主要標準。17到19世紀,歐洲貴族迷戀中國風情,中國的瓷器、絲綢、漆器、家具等藝術品被西方人稱為“奢侈品”。作為奢侈品之一,從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走到現在的漆器,透露著高雅、質樸、奢華的氣質。甚至被人們視作唯一能以時代姿態代表中華文明的傳統器物。

        漆器制作難度大、周期長、成本高。張宏書說,“明清時期,一年可能燒制百萬件瓷器,而漆器只能做二三十件。”漆器的制作工藝相當復雜,首先須制作胎體。胎大多為木制,偶爾也用陶瓷、銅或其他材料。也有用固化漆直接刻制而不用胎。胎體完成后,漆器藝人運用多種技法對表面進行裝飾。漆器按不同的工藝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比如銅胎、木胎、脫胎,又比如髹漆、剔漆、雕填、戧金等。在張宏書看來,現在的文物藝術品市場,不管是哪一品類,只要是宮廷御用,則價值陡升,漆器自然也不例外。“宮廷御用品的潛臺詞就是工藝復雜、精細,器形完美、高雅,制作多出于名家,雍容華貴,數量有限。”

        漆器的市場行情從朝代來講,以元明的價格為最,永樂時期達到高峰。“元代的能工巧匠開始制作漆器,并出口日本,到了明代漆器制作逐漸進入宮廷。”從題材上說,人物故事紋、龍鳳紋者,價格貴些,動物、花鳥紋者次之。另外,據《髹飾錄》記載,漆器僅制作裝飾手法就有180余種,不同時代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漆器必將為更多人重視,其市場前景必將被更多人看好。”

        漆器藝術“重見榮光”

        正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行的古代漆藝展覽,是對中國宋代至明代時期漆器藝術的一次再現。不僅見證了中國漆器13-16世紀的發展史,更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了中國古代文化。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漆藝專業創建人王鴻教授表示,展覽本身在觀念層面已經明確將“中國漆器”納入了“中國藝術”的宏觀范疇,而非簡單、毫無思想的“工藝品”。此外,展覽選擇了中國漆藝術創作的黃金期代表作,可以集中體現漆藝在當代生活背景下的多樣化和審美化。對“中國漆器”的全球認知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中國漆藝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推廣具有相當的激勵意義。

        張宏書也認為,“這一時期漆器本身存量不多,給業內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研究機會。”但他同時提醒道,“就像有人把2005年歐洲拍賣市場以2.3億元人民幣成交元青花大罐比作驚天陰謀一樣,將來如果這些漆器走向拍賣場,是否有很多人(特別是中國人)會聞風而動,爭相競購?果真如此的話,那將成為又一個攫取巨額暴利的渠道。”(新金融觀察報)

      • 相關閱讀
      • 中國古琴收藏市場觀察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聽蜀僧濬彈琴》詩,將我們帶到了那個文人以琴奏胸中丘壑,以琴彈萬般愁腸的年代。不覺讓我們想到宋徽宗趙佶的《聽琴圖》(圖1),畫中徽宗一身紅衣坐在盤石上撫琴,那靜謐致遠的空靈,讓我們...

        時間:03-26
      • 困局思變:畫廊業的發展之道

          3月11日落幕的北京榮寶2012春拍交出了1500多件作品、1.51億元成交額的耀眼成績,又一次印證了&ldquo;我國躋身藝術品交易大國&rdquo;的說法。的確,我國的藝術品成交額在世界上已經數一數二,但作為藝術品一級市場...

        時間:03-26
      • 拉菲謀中國本土化

          由于資源稀缺,拉菲近幾年備受國內資本青睞。作為高端紅酒投資的風向標,拉菲落地蓬萊(本報19日D1版曾予報道)對國內高端紅酒市場到底意味著什么?是否會終結國內超九成拉菲是假貨的現狀?拉菲下一步將如何規范渠...

        時間:03-26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