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正在移師香港的話題被不斷放大?這個近年屢屢不順的藝術板塊,是否真的放棄了以北京為中心的發展陣地,轉而南下?
今年,香港蘇富比(微博)與香港佳士得春拍中的當代藝術作品,在藝市低谷中勇創佳績,均表現不俗。近日,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原瑞士駐華大使烏利·�?瞬┦繌乃拇罅渴詹刂羞x出1463件中國當代藝術藏品,捐贈給香港M+美術館。另外,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支持下,方力鈞(微博)等著名藝術家的工作室也將南下入駐。與此同時,內地知名策展人皮力將于今年7月3日前往香港M+美術館擔任高級策劃人。上述各種信息的攏聚,使得中國當代藝術正在移師香港的話題被不斷放大?這個近年屢屢不順的藝術板塊,是否真的放棄了以北京為中心的發展陣地,轉而南下?
香港憑什么來吸引中國當代藝術
今年春拍雖然整體勢頭低迷,但香港佳士得2012春季拍賣中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依然取得5.14億元人民幣的成績;在香港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專場上,總成交額也超過1.72億元人民幣,創香港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常設拍賣歷來第二高總成交額,與國內春拍中落寞的當代藝術成交量形成強烈差異對比。
被瑞士展會巴塞爾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為藝術巴塞爾、巴塞爾邁阿密博覽會的主辦方)收購以后,2012年香港藝博會發展更加高漲,不僅匯集了來自39個國家和地區的266家畫廊、機構及媒體參展,其中包括著名的美國高古軒、英國白立方畫廊、德薩爾特等國際頂級畫廊,同時還吸引了蘇富比、佳士得、邦瀚斯這些歐美老牌拍賣公司等。相較于國內的藝博會而言,勢頭所差并不是一點。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整個西方藝術市場呈現疲軟,畫廊需要新的買家資源,“金融危機使得歐洲人都沒有錢了,現在亞洲這么旺,內地有錢的人又是很多,藏家的審美眼光在增強,對當代藝術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對于內地而言,西方的畫廊是想進來又不敢進,最規范的地方就是香港,雖然是個文化沙漠,但是至少可以賺錢。”某海外藝術家李先生對記者介紹說。因此,包括倫敦白立方畫廊、高古軒畫廊、Ben Brown以及Edouard Malingue等頂尖的畫廊紛紛入駐香港。當然,國內的本土畫廊自然也希望能在這個良好的平臺之上分得一杯羹,逐漸計劃搶灘香港市場,中國本土畫廊今年有31家參加香港藝博會。如今,內地的百雅軒、唐人、藝門和亦安畫廊也已經在香港設立分部。
相比較于畫廊而言,一些具有經濟實力的藝術家也在香港特區政府的支持下將工作室入駐香港。“香港特區政府在不遺余力地為一些藝術家提供方便,比如辦理特殊人才的移民,這對一些藝術家還是有相當吸引力的。”北京空間畫廊負責人李蘇橋說。香港缺少本土性的藝術家,因此香港特區政府借資源互換吸引內地優秀藝術家入駐將會提升其城市的整體文化價值含量,這也是香港文化藝術長遠發展中很關鍵的一步棋子,相比較于內地作為一個以量取勝的藝術家陣地而言,香港市場的規范及高端發展無疑要優先很多。
也許,正是看中了香港特區政府對藝術事業的支持,知名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瑞士人烏利·�?�(Uli Sigg)近日捐出1463件中國當代藝術品,作為將于2017年落成的香港M+視覺藝術博物館的永久藏品。據悉,�?瞬┦吭c多家內地藝術機構接觸,但這批珍貴藝術品最終還是落戶香港。這些藝術品的保守估價為1.63億美元,其中包括張曉剛(微博)、曾梵志、劉煒、王廣義、徐冰、張曉剛等數十位中國頂級藝術家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除此以外,�?藢㈩~外出售47件藏品給M+博物館,價值為2270萬美元。這批價值13億港元的藏品,幾乎囊括了一條完整的中國當代藝術史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