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書壇畫苑 > 書畫人

      追慕于右任六十八年的書法家

      追慕于右任六十八年的書法家

      2015-11-09 08:48:43

      來源: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

      文/圖 張宏運

        一、一見鐘情
        中國有個婦孺皆知的神話故事——夸父追日。故事的發生地在河南省靈寶市,和靈寶西部接壤的洛南縣巡檢鎮,有個現代版的“夸父追日”。此“夸父”曰石子玉,所追的“日”為于右任。
        于右任(1879-1964),陜西三原人,早年系同盟會成員,政治家、教育家,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首創“標準草書”,有“近代書圣”之譽。
        1947年7月,21歲的石子玉到西安參觀,很快便被街面門牌、匾額上無處不有的于右任的墨寶吸引住了,特別是“學習”的“學”字,“頂蓋上的那三點啊……”晚年的石子玉,回想起當時所受到的沖擊和震撼,仍然如癡如醉,不由自主地瞇縫了眼睛,輕聲地連連感嘆。至于為什么,他也說不清,就像人們為什么驚喜于“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樣。那次在西安,他還如獲至寶,買到了《于右任標準草書》字帖,回家后便迫不及待地臨摹起來。
        之前,他已能寫愛畫,得《于右任標準草書》字帖后,勤學苦練,更是長足進步了,作品頻頻化作街面大小店鋪和尋常百姓家的門額、過年時的對聯。
        1950年春節過后,巡檢鎮的領導上街檢查工作,發現那些醒目漂亮的字跡大多出自一人之筆,忙打探了,知悉那人名叫石子玉,生于1926年,高大健碩,儒雅風流,先后就讀于洛南縣西街小學、縣立中學、商洛地區聯立師范等,曾供職于巡檢小學、縣立師范等,從事過行政管理,代理過美術教師。因國共內戰,學校停課,便避亂回家,幫助父親打理雜貨鋪。
        領導慧眼識珠,當機立斷,將這個深山里鳳毛麟角的人才提拔為新民鄉文書。從此,石子玉便飛向了更廣闊的世界:兩次被選送到省干部學校學習深造;入黨;先后被提拔為巡檢區民政干事,寺耳、古城區第一副區長,商南縣、洛南縣文教局副局長。前程似乎無限美好,一片錦繡燦爛。
        二、患難與共
        1966年4月,晴天一聲霹靂,又一聲霹靂:石子玉家在當時正開展的“社教”運動中,被補劃為漏劃地主成分,他本人隨即蒙受不白之冤,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
        他已成為農民身份的戶口本,該投向哪里去?
        正在城關公社擔任黨委副書記的妻子李玉蘭,甘冒遭受牽連的巨大政治風險,沒有絲毫的忌諱、躲閃,毅然決然地伸出雙手,將他接納到自己的娘家,距縣城二里多路的窯底鄉石橋2隊李家村,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
        這個當時僅有2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像粒彈丸,被一南一北兩座渾厚的石山土塬挾裹衛護著,杜絕了外界特別是隨后緊接著的“文革”風暴的喧囂和爭吵。石子玉后來常常暗自慶幸,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不是他恰當其時地蝸居在這兒,不知要被戕害成什么樣子。他和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但是種莊稼的好手,還顯露出做瓦工、木工活兒的出色手藝。最重要的,是他在有了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重新品讀一直陪伴著他的《于右任標準草書》字帖。從奔放不羈的線條里,他讀出了悲憤、激越、不屈不撓;流暢、剛勁的走勢,則張揚著自由、堅韌,生命的活力;而圓潤、婉轉,又昭示著博大的情懷,柔情似水,乘勢而為……他還有了實驗的園地: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家家門前的楹聯、中堂的條幅,都成了他縱情揮灑彩墨的天地;書寫戶戶屋前墻壁上的語錄牌,農田基建地頭的宣傳專欄,一間房大小的“農業學大寨”的巨幅標語,則成了他熟悉掌握各種筆性、各色墨性的絕佳良機。

      •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