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張有懷) 山陽縣今年財政投入特色產業發展、農技推廣等專項資金800余萬元,整合1100萬元涉農資金,投放2600萬元扶貧貼息貸款,以2個片區7個低收入村和69個重點村為主戰場,落實項目、信息、技術等幫扶措施,加大產業扶貧開發力度,幫助低收入村、戶發展特色產業,挖窮根,增收入。
為促進農技推廣進村、入戶、到田間,增強貧困人口依靠科技創業致富能力,山陽通過健全縣、鎮、村、戶四級農業科技服務網絡和依托320個農村綜合信息站,發布信息,印發資料和“農技連心卡”,實現信息互動和資源共享,擴大農業科技覆蓋面。并定期聘請省、市農業專家和西農大教授開展農村實用技術、農業新科技及現代農業知識培訓,提供現代農業科技支撐。今年以來,已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96期2.1萬人。以分期招生的方式進行定點培訓和用工企業代訓,完成貧困勞動力培訓安置350人。發放實用農技資料和“農技連心卡”3萬余份,發布各類農業信息1778條,促成網上農產品交易300起3100萬元,近8000農戶受益。
縣上還通過黨員干部領辦、能人大戶帶辦、鄉土人才創辦等途徑,建立科技創業示范基地,帶動貧困家庭人口依靠科技發展產業致富。搭建“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等農業科技交流合作平臺,以科技幫扶推動產業開發。采取信貸、資金補助、產業扶持到戶的方法,實施“1帶10”科技入戶工程,扶持低收入戶發展種植、養植、加工等特色產業。目前,全縣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11項;建立高產創建、設施蔬菜示范帶10個;發展標準化畜禽養殖12萬只(頭);累計投資380萬元,在2個鎮實施良種核桃建園4200畝、嫁接改造1620畝。示范基地實現人均產業收入2470元,0.7萬低收入人口實現了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