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今天,外國人和中國人生活價值觀相去甚遠。外國人更愿意將錢花在車子房子旅游上面,他們認為像衣服鞋帽等日常用品根本不用去買什么名牌,不值得花那么多錢。而現階段有錢的國人則喜歡借這些身外之物來體現自己的“尊貴”。外國人即使很有錢,也都愿意在打折期間買這些名牌貨。比如在“Boxing Day(每年圣誕節的第二天開始,持續一周)”,是西方的傳統的一年中最重要的打折節日,很多品牌店、商場、電器連鎖專賣店僅這一周的銷量竟然達全年的60%。不僅是在圣誕期間,平時各種節日或者名目繁多的重要時令,從高級的百貨公司到普通小店,都有打折的時候。因此,西方人很長時間以來就養成了“打折淘寶”的消費觀念。
出境游時靈活運用信用卡來消費,方便旅行的同時也節省了費用。
境外刷卡有講究
文:何高峰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老百姓已經不滿足于去港澳等地旅游,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歐洲、美洲等境外旅游的路線。在境外旅游時,如果擁有一張或者幾張信用卡,往往能夠使旅途更加輕松。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境外刷信用卡很有講究。
境外旅游帶不同卡
目前,國際上的發卡組織眾多,比較有名的有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美國運通)、JCB以及中國銀聯等。
對于中國的信用卡持卡人來說,現在主要選擇的是中國銀聯、Visa和MasterCard這3種卡。各個發卡組織的信用卡有各自的優勢。Visa和MasterCard是歷史比較久的發卡組織,在全球都有較大的影響力,其網絡覆蓋了全球150余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2000萬家特約商戶。Visa組織是全球最大的一家,尤其是在美國做得很不錯;而MasterCard在歐洲的影響力則更大一些。因而,去歐洲的話,帶著MasterCard標識的信用卡可能更為方便,而在美國用Visa信用卡更方便些。
區別于Visa、MasterCard等國際品牌的信用卡,銀聯標準卡的最大優勢在于可為持卡人的境外消費節省貨幣兌換費。攜帶銀聯標準卡出境,在商場購物、餐廳用餐或賓館下榻時,刷卡消費或取現如果通過銀聯在境外的網絡進行轉接,則可以完全節省掉貨幣轉換費。
隨著國內銀行卡業務的不斷擴張,中國銀聯目前已經在20余個國家和地區開通相關業務,尤其是在東南亞和歐洲,因而在這些地方,使用銀聯的信用卡也很便利。持卡人如果有條件,可以將這幾種信用卡都帶在身上,根據不同的出游地選擇不同的信用卡來刷。
刷卡消費講究技巧
由于信用卡組織網絡的不同,其結算貨幣也不一樣。通過銀聯網絡支付的,是以人民幣結算;通過Visa及MasterCard國際組織網絡支付的,是以美元結算。具體說,使用銀聯標識的信用卡在國外刷卡消費,是通過銀聯和當地商戶進行結算,銀聯把信息發給發卡銀行做結算,期間結算直接使用的是人民幣。而使用Visa或者MasterCard網絡,如果是在非美元地區,則有一個當地貨幣向美元的轉換、然后再由美元轉換成人民幣的過程,需要繳納外匯兌換手續費。
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新加坡、韓國、泰國等地現在都可方便地使用銀聯卡;而對于去歐洲、澳洲、日本等國家旅游的人,最好要攜帶Visa或MasterCard卡,目前工、農、中、建四大銀行和招商、浦發等股份制銀行推出的都是雙幣種信用卡,當去非美元結算國家旅游時,刷卡可以當地貨幣來結算,回來后還款則可選擇人民幣或美元,而其中的匯率換算則要由信用卡發卡銀行來計算。因此,在境外刷卡消費時的金額可能與最后實際還款額有所差別。同時要注意的是,在境外刷卡消費時,還有一筆兌換手續費要收取。
世界通型,如招行、中行的美元雙幣種信用卡。由于美元幾乎可在所有國家和地區使用,若在非美地區消費,雖需加1%-2%的匯兌手續費,但國際信用卡的匯率結算都以大筆購匯的匯率為基準,所以比個人購匯所用的匯率合算。另一種是特別適用型,如中行的歐元卡、日元卡,記賬貨幣和結算貨幣都為歐元或日元,直接折算成人民幣,減少因折算而產生的部分匯率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