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內地工作、打算舉家搬遷廣州的臺胞家庭如何更好地實現家庭的理財計劃,并通過投資來保障退休后回到臺灣的晚年幸福生活?
劉云和,48歲,臺胞,在廣州工作了一年多,劉太太是家庭主婦。因18歲的女兒與15歲的兒子分別要升大學與高中,決定舉家搬遷到廣州。
劉先生目前每月收入約8萬元,預計搬到廣州后住房以外的生活支出為每月1萬元。家庭年費用包括每年全家回臺兩次機票4萬元,全家旅游支出5萬元,壽險與醫療險等保險費支出8萬元,子女念國際學校的學費支出各5萬元。臺灣的房屋出租后租金可用來繳剩余房貸。
理財需求:
1.女兒念兩年國際學校后,準備到英國讀書,三年拿碩士,每年需20萬元;
2.兒子在廣州念四年國際學校后,準備到美國讀書,四年拿碩士,每年需20萬元;
3.一年后在廣州購房,預算為200萬元,需要貸款,臺灣的房子不打算出售;
4.劉先生打算在廣州工作15年以后退休回臺灣居住,退休金完全靠自己籌措。退休后除了每月有1萬元可用外,每年旅游支出2萬元;
假設:通貨膨脹率3%,房價增長率4%,學費增長率5%,存款平均利率2%,一般房屋貸款利率6%,收入增長率5%。
理財分析:
�。�1)家庭凈資產分析
劉先生家庭資產包括價值200萬元的臺灣房產,價值60余萬的海外基金及存款8萬元,沒有負債,資產總計268萬元。該家庭的資產以在臺灣的房產為主,由于15年后要重回臺灣定居,該房產不能變賣。因此其家庭財務規劃主要依賴于現有的金融資產和未來的現金流。
�。�2)年現金流分析
該家庭收入的唯一來源是劉先生的工資收入96萬元/年,支出主要包括家庭日常支出、旅游費用、保險費用和子女教育金等,由于租房和買房的費用不一樣,經過計算其每年的收支盈余在40.08萬元或51萬元之間。
以劉先生的收入來看,支付家庭目前的開支完全沒問題,并有較多盈余可供家庭完成其它理財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四口之家殷實的生活完全建立在劉先生一人身上,如果其失業、換工或發生傷殘等意外,目前的家庭開支將難以維持。該家庭每年有8萬元的保險費用,可以合理配置,保證意外發生時,一家的日常開支、子女教育、住房、養老規劃能如愿完成。
理財規劃:
劉先生家庭生活富足,主要的理財規劃目標是子女上學費用、休閑度假和退休保障。
�。�1)教育規劃
劉云和夫婦打算讓自己的兒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子女教育費用是該家庭支出的重中之重,并且沒有時間、費用的彈性,必先需要詳細規劃。
他們計劃未來八年供兒女完成碩士教育,按目前學費水平需要170萬元;預計學費每年以5%的速度增長,累計支出206.13萬元;如果劉先生現在準備籌備一筆資金成立子女教育基金,按每年2%的存款收益計算,共需要190.46萬元。
考慮到劉先生目前流動資產僅有68萬元,并且預計未來收入穩定,且有一定的增長空間(預計年收入增長率5%),每年的家庭凈現金流入為正值,因此建議子女教育款項列為每年支出項目,不必籌劃專項的子女教育基金。
�。�2)購房規劃和退休規劃
劉家現有68萬元的金融資產,加上富余資金,可以統籌安排購房規劃和退休規劃。由于劉先生計劃15年后返臺度晚年,在廣州投資的房產一并算入退休規劃的資金來源,因此優先考慮退休規劃。
第一,劉先生預計63歲退休,希望退休后維持現有生活水平(每月有現值1萬元生活開支,2萬元旅游支出)。按謹慎原則,劉先生夫婦的退休規劃為30年,即到劉先生夫婦93歲�?紤]通貨膨脹率為3%,現時每年14萬元的費用在15年后就是21.81萬元。假設未來的投資回報為5%,通貨膨脹調整后的實際回報為2%,維持這樣的生活水平30年,在退休時應擁有488.4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