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廈門9月9日電 (記者 楊伏山)在正于廈門舉辦的第22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投洽會”)上,普華永道9日對外發布《區域性銀行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制勝之道:數字化轉型》報告。
作為區域性銀行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制勝之道系列研究成果的開篇,該《報告》針對區域性銀行在增長動能、盈利模式、資產質量、客戶經營和精益管理等五大方面的痛點,提出制勝之道。該系列未來還將圍繞并購重組、生態、戰略布局、組織轉型等領域展開深入研究并發布洞察。
普華永道中國區域經濟及金融業主管合伙人張立鈞稱,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度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優化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成為新發展格局下促進內循環和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區域性銀行在資產規模上雖然不到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三分之一,但在數量上占了八成以上,且屬地經營特征鮮明,在支持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報告稱,數字化轉型作為重要手段之一,將為區域性銀行賦能,助力實現戰略塑造、業務發展和管理提升,更好地服務中國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報告》認為,區域性銀行存在增長動能、盈利模式、資產質量、客戶經營和精益管理等五大方面的挑戰。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金融服務行業主管合伙人張挺表示,區域性銀行必須重新思考戰略方向和發展路徑,抓住區域協調發展、ESG、數字化、產業升級、行業重組等新機遇,深入進行商業模式變革,構建差異化核心競爭力。
《報告》指出,數字化轉型將給區域性銀行帶來精益業務第一曲線、加速業務第二曲線、打開三維延展空間的三大價值主張。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咨詢主管合伙人王建平表示,數字化轉型不只是建系統,轉型也無法一鍵復制,而是自上而下,差異化、針對性、特色化的商業模式升級。普華永道在《報告》中提出1+5+N的“工”字形數字化轉型模型,協助區域性銀行通過該模型實現降本增效,提升客戶體驗,并改變現有業務模式,通過數字化手段打造新的產品和服務,通過打造核心能力賦能新商業模式,通過新商業模式反哺提高核心競爭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