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回天”有術。2009年1月6日,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傳出喜訊,該醫院開展的“自體脂肪干細胞修復心肌梗死”攻關研究,在國內首次進行動物實驗一舉成功。
這一成果論文,已在我國醫學核心期刊《中國醫學工程》雜志正式發表,《心臟》、中國知網等多家國內外學術期刊和網站引用。該成果的研發,為我國防治第一“健康殺手”心腦血管疾病找到了新途徑。
由于環境、飲食等因素的影響,現在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人類第一“健康殺手”,死亡率居各類嚴重疾病之首,而心肌梗死則居心血管類疾病致死率首位。心肌梗死的傳統治療,一般采取藥物護心、冠狀動脈支架植入和實施搭橋手術等方法,但這些治療措施只能保護殘存的心肌,對已梗死的心肌無法修復,患者一旦發生比較嚴重的心肌梗死往往難以救治。湘雅醫院心血管內科博士方芳在謝秀梅教授、楊天倫教授等醫學專家指導下,于2006年開始對“自體脂肪干細胞修復心肌梗死”課題進行理論和實驗系統研究。他們對大鼠進行實驗,成功地分離和培養出自體脂肪干細胞(ADSCs),誘導培養出抗心肌特異性肌鈣蛋白(cTnT)和抗結蛋白(desmin)細胞,并將其順利移植入大鼠心肌梗死組織。實驗表明,大鼠梗死的心肌細胞得到修復,心臟功能顯著改善。
醫學權威人士認為,湘雅醫院在國內首創的上述成果,在臨床自體干細胞移植和心肌梗死嚴重疾病治療兩大領域同時取得了新突破,是一項難得的醫學前沿創新成果。該成果的進一步研究和臨床應用,在不久的將來可使人體梗死心肌修復變為現實,讓患者起死回生。這不僅能夠解決困擾醫學界多年的倫理爭議和免疫排斥等問題,而且手術創傷小、取材簡便、康復較快。據了解,目前國際上僅有西班牙于2008年8月在全球首次報道,開展自體脂肪干細胞修復心肌梗死實驗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