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濕熱等中醫體質辨識將補充進居民個人健康檔案。26日,北京市召開中醫藥工作會議,透露北京市要在一年內實現各區縣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設置中醫科;同時,北京市中醫局將推動傳統制劑的利用,使一些已經消失的便宜小膏藥重現醫院。
中醫體質判斷納入健康檔案
北京市將在一年內實現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設置中醫科,完成700名基層中醫執業醫師的全科培訓。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20個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形成社區中醫藥服務預防、養生、保健、康復、教育、治未病六位一體的服務模式。
“要為社區居民提供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首先要了解居民的基本體質,有針對性地進行調理。”北京市中醫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使市民能夠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中醫養生保健方法,衛生部門要求居民健康檔案全部要加入中醫體質辨識內容。據了解,中醫可分為氣虛、濕熱等8種體質。
二級以上中醫院恢復中醫兒科
北京市大多數二級以上醫院都曾開設過兒科,但是隨著獨生子女家庭孩子有病通常都選擇兒童醫院、兒研所等醫院,因此包括各中醫醫院在內的很多醫院兒科逐漸萎縮,甚至消失。但在去年的甲流防控中,各中醫醫院紛紛開設兒科專臺,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其價值重新被社會和家長所重視。
北京市中醫局表示,今年將大力推進中醫兒科、婦科等特色�?频陌l展,全市20家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全部恢復中醫兒科,并將此指標納入醫院等級評審中。此外,還將建設北京市中醫兒科臨床診療中心。
院內制劑將納入醫保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獲批的中藥院內制劑還有百余種沒有納入醫保,今年北京市有望進一步擴大中醫藥在醫保和新農合的報銷范圍和比例,這部分中藥院內制劑有望納入醫保。
同時,各中醫醫院都曾經有一些沒有批號的傳統制劑,這些制劑大多成本低,售價便宜,但由于申請藥品正式批號的過程繁瑣而放棄了審批,逐漸在醫院中消失。北京市中醫局今年將推進中醫傳統制劑的開發利用,讓群眾喜愛的簡便、廉價的小膏藥類傳統制劑重現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