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約1500萬人死于心腦血管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運在此間學術論壇上表示,穩定血管中的易損斑塊是預防心梗猝死的有較方法。
中華中醫藥學會28日在穗主辦“易損斑塊防治進展高峰論壇”披露數據稱,由于中國生活水平提高和飲食習慣改變,動脈粥樣硬化已成為中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動脈粥樣硬化斑化破裂會引發肌梗死、腦血栓等心腦血管急性事件導致猝死,中國每年約30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同類疾病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且心血管病患者人數持續增加。穩定血管中的易損斑塊是目前醫學界預防心腦血管病急性發作的重要目標,中醫藥對此具突出作用,是當前國內研究的重大課題。
據主持動脈粥狀硬化研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運介紹,運用中醫通絡原理制成的復和中成藥“通心絡”獲國際認可。其研究報告《通心絡增強斑塊穩定性》被國際權威醫學雜志《美國生理學雜志》采用并予以積極評價,認為“通過檢測血液和動脈壁變化得出研究結果,為研發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新藥提供材料”。
張院士強調,西醫很難理解中藥成份,有關復方中藥研究論文被西方主流醫學雜志刊用是非常少見的。通心絡可減低血脂系統炎癥,防止血管動脈硬化斑化破裂,從而減少心肌梗死的發生。
張運稱,人出生即有血管斑塊,個人體質及后天因素,部分人會出現斑塊硬化、炎癥、破損等,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猝死。而現在心肌梗死發病年齡提前到十六七歲的青少年,二十多歲發病已不稀奇,這當中有個性體質具易感基因問題,更多的是不良生活習慣導致。中國3.5億煙民和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都是易感人群,男性會比女性早發病10年。改善生活習慣,禁煙限酒,35歲以上體檢不妨加檢血脂、頸動脈B超篩查血管斑塊,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