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今天是入伏第一天,真正的“熱練”就要開始了,很多人都備好了消暑用品,但心理消暑工作,是否也注意到了呢?專家提醒,心理“中暑”不僅會影響到自己,還會影響家庭的其他成員,甚至是周邊的所有人。
炎熱夏季心理易“中暑”
馬現倉副教授說,“心理中暑”是比較形象的說法,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炎熱的夏季會使人情緒煩躁,思維紊亂,愛發脾氣,容易忘事。這種癥狀和氣候、飲食、作息等有直接關系。因為炎熱的夏季人的睡眠和飲食量有所減少,加上出汗增多,使人體內的電解質代謝出現障礙,影響到人的大腦神經活動從而產生情緒、心境、行為方面的異常。
“心理中暑”有征兆
張天布主任說,“心理中暑”的人一般會表現為:情緒煩躁,常會因微不足道的小事,與家人或同事鬧意見,而自己則覺得內心燥熱,頭腦糊涂,不能安下心來思考問題,經常丟三落四忘掉事情;心境低落,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覺得日子過得沒勁,對同事和家人缺乏熱情;行為古怪,常會固執地重復一些生活動作。除了表現出情緒不穩、焦躁易怒外,在身體上伴有頭脹痛、胸悶、心跳加速和睡眠不好等癥狀。
雨季“心理中暑”更嚴重
“前段時間雨水比較多,但氣溫卻居高不下,每天悶熱難耐,感覺十分壓抑,火氣會一觸即發,想要控制自己,卻怎么都控制不住。”略顯焦躁的常先生這樣說著。白曉英主任告訴記者,有常先生這樣癥狀的人不在少數,俗話說“天有多陰,人有多陰”,自然萬物的變化,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天氣悶熱,汗發不出來,人的情緒就會變得易怒,時間一長,還會影響脾胃,引起食欲不振。雖說陽光充足,人的心境會變好,但氣溫過高,也是會引起“心理中暑”的。
據了解,正常情況下,約有10%左右的人在夏季會出現這種癥狀,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時,氣象條件對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明顯增強,心理中暑的比例會急劇上升。而患者除表現為情緒不穩、焦躁易怒外,還伴有頭脹痛、胸悶、心跳加速和睡眠不好等癥狀。
“蝸居”的人易“心理中暑”
身體中暑,人會覺得在身體上沒勁,有的時候會頭暈、腹瀉等等一些問題。白曉英主任說,“心理中暑”同樣會出現乏力,打不起精神,不像以前那么活躍了,而且會出現悶、煩等癥狀。夏天天氣越來越熱,容易睡眠不好,從而導致人的情緒不好。特別對于上班族來說,長期呆在室內,特別容易出現情緒不好,心情低落等現象。
濫服補藥易“心理中暑”
張天布主任說,現在人們的保健意識比較強,喜歡給自己買各種保健品,有些保健品確實對人體有一定的好處,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補,要用哪種類型的保健品,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否則,會適得其反,因不當使用保健,而影響到情緒,出現煩躁,易怒等心理問題。尤其在夏天,服用保健品更得注意,以免成為“心理中暑”的激發點。
“心理中暑”可以預防
馬現倉副教授說,和其它疾病一樣,“心理中暑”也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克制自己的情緒,營造輕松的環境,就可以預防“心理中暑”的發生。
1、少聽勁爆音樂,給心靈吹風納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