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立家認為,取消公車是世界各國公務用車先進經驗的共同點。“我在日本考察時看到,某市僅20輛公車,由公車管理辦公室統一管理,公務員提前通過電話電腦預約,這樣不會造成浪費。”據悉,目前我國各地公車改革試點,大致可歸納為三種模式:一是貨幣化改革,發放車貼補助;二是集中化改革,即把各單位分散管理的車集中到一個部門統一管理;三是規范化改革,即通過單車核算、節假日封存、安裝GPS等方式加強監控與管理。
“應該說,這三種模式積累了一些經驗,但都不是十全十美。”葉青認為,首先應取消副省級(含)以下干部配車。“名義上副省級以上干部有專車,副省級以下干部只有工作用車,但如果領導每天都用這部工作用車,它就是專車。界限劃分不清楚是目前公車制度的最大漏洞,導致全國各地不同級別的很多官員都擁有實質上的專車。”
這也是為什么伍皓公布公車牌號反而遭到質疑的原因。對于公眾來說,公車幾乎就等于專車,而伍皓之所以“躺著中槍”,也表明了公眾對于公車長久以來累積的不滿。對此,伍皓回應稱,這不是“專車”是“公車”,主動公布車牌是“微改革”。如果全國每個地方、每個部門、每個單位都能堅持“微改革”,就可能匯成改革的最強音。
“伍皓及其所在的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委的‘微改革’,是值得肯定的。”業內人士認為,取消受質疑的領導專車,改為公務用車,并公示車輛牌照,設市民監督小組,接受群眾監督,這些舉措比起某些地方隔靴搔癢似的非強制性規定,不失為一種進步�,F在,公車私用現象愈演愈烈,民眾多有怨言,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伍皓主動公布自己的公務用車車牌,為公眾提供了一條明確的監督渠道,實質上是對個人權利的一種自我限制,理應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治理車輪上的腐敗,我們呼吁出現更多的伍皓,當然,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改變工作作風、扎實有效地推進節約型社會是根本。(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