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股市氣勢如虹,帶動了基金行業的“瘋狂”,投資者多半賺得荷包鼓鼓囊囊。2007年基金投資走向如何,讓我們回望2006年,或許會發現答案!
2006年,中國股市是全球表現最好的股市之一,上證綜指數屢創新高,全年晨星股指上漲83.04%。
而中國基金牛市 沖天,晨星開放式基金指數大幅上揚99.98%,其中股票型基金指數上漲了124.92%,配置型基金指數上漲了96.20%,債券型基金指數也有12.72%的收益,投資人賺得滿心歡喜。
基礎股市氣勢如虹
影響2006年中國股市最主要的因素無疑是宏觀經濟持續增長、人民幣升值 、股改的推進及完成、新股發行重新開閘以及工商銀行等超大盤股的發行上市。在此背景下,股市上半年呈現階梯式上升,僅有6月上旬和7月份出現明顯回調;8月份以后則是單邊上揚、屢創新高,四季度更是在以銀行、鋼鐵等大盤藍籌股的推動下頗有排山倒海之勢。
從規�?�,大盤股漲幅達97.49%,而中、小盤股略為遜色,分別上漲64.94%和50.16%。其中上半年中、小盤股相對出眾;而下半年是大盤股笑傲江湖,回報高達49.16%,中、小盤股則相形見絀,僅分別上漲14.19%和7.27%。
從晨星一級行業看,全部行業指數大幅上漲,其中表現最好的是金融服務業,漲幅高達152.90%,其下半年在銀行股的推動下攀升了90%;其次是工業材料和能源。公用事業相對較低,收益為32.48%。從細分行業看,銀行、房地產、有色金屬表現最好,酒精飲料、石油天然氣、食品、零售、機械設備、汽車、航空國防、鋼鐵表現也頗佳。而電力、煤炭、紡織、計算機硬件、交通運輸、醫藥等相對落后。
對比2005年的單邊上揚,2006年的債市波動較大。盡管資金面依然充裕,但有所弱化,政策面變化加大了債市的波動,集中體現在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出臺:兩次上調存貸款利率、三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四次定向發行央行票據、多次對銀行信貸的窗口指導等。另一方面,股市走好對債市資金形成分流并影響了回報預期,尤其再融資啟動對短期資金的流向和利率形成較大擾動,集中體現在貨幣市場基金為應對大規模贖回而減持短期品種。
從2006年全年看,中國債券總指數上漲2.62%。其中,長債表現良好,上漲4.76%;中短債指數上漲2.46%。
2006年的轉債市場則走出了谷底。一方面,市場存量結束了一路下滑的局面。隨著下半年新券發行啟動后,市場容量開始回升。另一方面,隨著股市走牛,可轉債在正股帶動下也有較大幅度的上漲,其中金融類轉債表現最好。
股票型和配置型基金回報好
股票型基金回報喜人,79只可比基金中,有74只股票基金業績翻倍并且戰勝了業績基準晨星大盤股指數,其中有15只基金回報率超過150%。景順長城內需增長、上投摩根阿爾法和上投摩根中國優勢成為2006年最耀眼的基金,業績回報率分別是182.2%、172.67%和169.99%。這三只基金在投資上都是大盤風格,且在銀行、地產和消費品上配置較多。值得關注的是,上投摩根阿爾法不僅回報高,更呈現明顯的風險特征。
股票型基金指數全年大幅上揚,從月度回報看,僅7月份出現下跌,為-5.45%, 4、5、11、12月份的回報均超過14%。對于基金的股票投資來說,上半年的機會主要來自股改,行業上主要是有色金屬、軍工、商業、能源等,而下半年則是以金融、地產、鋼鐵、石化等大盤藍籌股,以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超大盤股的新發行上市在改變A股市場容量的同時,也為今年多只大規模百億基金的組合運作提供了較大的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排名居前的基金多數規模較小,操作靈活,主要投資于中小盤股票。而下半年的情況則有較大變化,一是資產規模大的基金業績頗佳,尤其是幾只百億元基金借助大盤股的東風打消了人們的幾許擔憂;二是指數化投資為主的基金多數表現較好,跟蹤大盤股、尤其是ETF現金頭寸少更容易在大盤藍籌主導的牛市行情中勝出,對比鮮明的是中小板ETF和跟蹤深證100的基金受中小盤股票拖累而相對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