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在中國迅猛發展,引起了很多投資者的關注。個體投資者如打算投資私募基金,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怎樣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呢?
目前國內的私募基金行業混亂,大大小小的私募基金很多。由于沒有相應的法律規范和部門監管,基金經理和投資人都存在較大的風險,在法律上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個體投資者如打算投資私募基金,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怎樣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呢?
首先,看基金經理,看他的從業經歷和過往業績。有沒有過正規的從業經歷,業界的口碑和業內的人脈關系如何,過往業績是否穩定,有無大起大落,尤其關注較差行情時的投資策略及業績。
基金經理一般會提供成功投資經歷的對賬單,這個對賬單可能會夸大他的業績。先看打印對賬單的證券公司是否值得信賴,再看這個對賬單有沒有經過公證,公證機構是否信譽可靠。投資人最好請基金經理在所提供的對賬單上簽名,以免以后發生爭議時舉證困難。
同時,也提醒基金經理,可以考慮將對賬單做公證,以共同促進這個行業的規范發展。
第二,看投資風格,這種風格是否適合自己的要求和風險偏好�;鸾浝硪话愣加胸S富的操盤經驗,有成功的投資經歷,但是對于成功的原因,還需要考察。有些是基于自己的分析和價值判斷,而有些則是一些不正當手段,比如放一些虛假信息,擾亂股市,然后從中獲利,這樣的基金不會長久,不投也罷。
第三,看基金規模和進入門檻。一般私募基金的門檻是100萬人民幣起,投資者還要考慮所投資金占投資人資產的比例,不能過高。如果一個私募基金門檻很低,這個基金就要好好考慮了。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它不考慮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是風險意識比較淡的基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一個基金公司對客戶沒有自己的定位,也算不上頂級的好公司。
第四,看投資管理模式。目前私募基金業內分為兩種模式,一是深圳模式,一是上海模式。深圳模式是不轉移資金,資金還是放在投資人名下的賬戶中,由基金經理操作。上海模式一般是私募基金與信托相結合,采取信托的方式,一般預期收益率是5%左右,然后高了再約定分成方式。資金信托因為有法律要求強制托管,相對安全公開一些。
也有一些私募基金不采取信托的方式而轉移資金的占有,這是有法律風險的。最近的浙江女首富被刑拘事件,又敲響了非法集資的警鐘。同時,資金轉移后,投資人的資金安全方面也大打折扣。
投資人在選擇信托模式時,最好選擇有一般受益人和優先受益人的信托計劃,基金公司把自有資金投入,與投資人的資金一起操作,自己作為一般受益人,投資人作為優先受益人,虧損時,優先保證優先受益人的利益。
如果投資人選擇將資金放在自己名下的賬戶中,就不容易采取優先受益和一般受益的模式。但是信托增加了一層關系,中間的信托費用、托管費用等,也會折損一些投資收益。
需要提醒投資人的是,在與私募基金合作的時候,盡量用自本人真實姓名的賬戶,避免出現爭議時,對財產的歸屬還要艱難舉證。
第五,分析自己的投資偏好。由于目前還沒有監管私募基金的法律法規,私募基金的投資沒有限制,可以很靈活,不僅投資股票,還可能包括期貨、外匯、黃金等,投資人需要在合同中確定投資品種。同時,對于證券投資,也可以參考基金管理公司的做法,對基金經理有個約束,比如多長時間內波動超過50%的股票不能買,市盈率超過50的股票不能買,或者是哪個行業的股票不能買,極端情況下采取的投資方式等。
第六,分成方式。這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基金經理的風格來定。一般有保底的預期收益率,在超過這個收益率后,約定分成比例。隨著收益率的提高,從二八分成直至倒二八的比例都有,收益率階段分得越詳細越好,投資人對自己能獲得的收益和付出的報酬有清楚的認識,同時對基金經理也是一種明確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