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者逢“新”就買,而不顧基金公司管理的能力、目前的市場狀況,顯然欠缺理性。沒有研究數據能表明新基金的業績會更優,更有上升潛力。投資者切忌隨大流,把新基金當新股發行來買。
2006 年基金的良好表現,激發了投資者的熱情。
基金帶來財富的故事口口相傳,籠罩在基金身上的光環正在快速放大。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去年開戶人數增加1.5倍的基礎上,今年1月份基金開戶數更是出現了爆發性的增長,凈增加203萬戶。1月末總戶數比去年底增加了55%。大量的資金正從各家各戶、各種渠道紛紛流向基金。1 月末的基金管理規�;就黄屏�1.1 萬億元。
基金重啟發行
2月恰逢春節,國內股市大幅震蕩,高低幅度達到500 余點。節前一路走高,節后出現10 年來最大單日跌幅,上證綜指3000 點得而復失。深圳市場因沒有大盤指標股的拖累,表現強于滬市。2007 年首只銀行股——興業銀行再創申購資金的記錄,網下及網上凍結資金總量高達11633億元,超過了此前中國人壽創下的8325 億申購資金紀錄。日本央行升息和中國大陸股市的震蕩,引發香港市場的波動,恒生指數和恒生國企指數雙雙走軟。
在新基金發行斷檔一個多月后,建信優化配置等5只股票型或進取型基金重啟了新基金的發行。盡管股市出現大幅的震蕩,但基金投資者的熱情絲毫未減。在投資者眼中,新發基金甚至成了市場上的“稀缺資源”。無論新發基金公司規模大小、歷史業績高低,全都引發基金投資者排隊購買,在數小時內就募集到100億元的發行限額�;鹜顿Y者急于進場的迫切心情和選擇上的盲目都得到清晰的體現。
為此,中國證券業協會3月12 日編印了《基金投資者教育手冊》,告誡投資者不要把預防性儲蓄投資到高風險的資本市場中,更不要抵押貸款進行投資。管理層對于目前基金投資中的風險和問題再次提出了警示。
眾基金表現各異
雖然開放式基金再度全線上漲,但受股票市場大幅震蕩的影響,各基金的漲幅已經明顯縮小,表現也不及各主要指數。股票型、進取混合型、靈活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分別上漲3.70%、2.20%、2.34%和2.01%。明顯低于滬深300指數6.68%的月漲幅。股票型基金中,去年成立的三只新基金紅利ETF、華安宏利和易方達深證100占據前三位。進取混合型基金中,華夏大盤精選繼續占據第一。無論是股票型還是混合型基金,業績分化依然明顯。市場高位震蕩使基金的操作方法也出現分化,個股表現差異的加大也加劇了基金業績的差異。
貨幣市場基金表現與上月持平,只得0.18%的月回報。
QFII A股基金表現也不盡如人意,進入統計的7家QFII基金以人民幣計算的平均總回報虧損1.63%,出現近7 個月以來的首次月度虧損,大幅低于國內股票型和混合進取型基金的平均回報,更低于深圳300指數的漲幅。其最近6 個月的總回報縮小到76.59%,被國內股票型基金反超。上月的冠亞軍日興AM中國A股基金和日興中國A股基金2號本月表現墊底。從側面反映了股市個股的劇烈波動。iShare新華富時A50中國基金最近六個月98.18%的總回報依然遙遙領先。QFII基金的最新資產規模達到51.72 億美元(未包含荷蘭國際中國A股基金和星展銀行中國優勢A股基金)。
而封閉式基金由于前期折價率較高,加上3 月底是封閉式基金公布年報和分紅方案的時間,因而吸引了投資者的眼球。封閉式基金2月的市價表現出色,上證基金指數上漲7.40%,超過了滬深300和開放式基金的表現。
追“新”,欠缺理性
將基金的管理規模除以GDP 或者除以一國的儲蓄存款總量,得出一國的基金滲透率指標。盡管中國基金業近年發展很快,但中國的基金滲透率指標要達到亞洲的平均水平,在目前的基礎上,規模至少還可以增加5倍。中國基金業的發展潛力還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