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資產留給孩子,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但留給孩子財富時,怎樣才能對孩子有益無害呢?若能規劃妥當,那么在資產轉移及遺產繼承時可避免諸多麻煩。錢多也不“燙手”,關鍵看富翁對金錢的態度以及如何合理規劃。
美國首富巴菲特:“我每個孩子大學畢業后,都只留給他一百萬。
其它500億美金,全捐給慈善機構。”
中國香港首富李嘉誠:“每個孩子,我都資助1000萬給他創業。其它資產,成立基金,資助各類教學機構。”
他們不約而同都做了同樣的選擇——傳給孩子智慧,將金錢留給孩子,只會毀他一生。留足夠給孩子生活,但不夠他們去揮霍。
大多數人對遺產規劃感到陌生,華人文化更是忌諱談到死亡,這與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有關,但是死亡卻無法回避。合理的遺產規劃有助于安排好身后事,保障家人生活,讓財產分配充分體現自己的意愿。而把資產留給孩子,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但留給孩子財富時,怎樣才能對孩子有益無害呢?若能規劃妥當,那么在資產轉移及遺產繼承時也可避免諸多麻煩。
富翁青睞信托基金
在美國,富人們往往通過家族基金信托這一免稅的慈善性特設獨立法人來完成捐贈。家族基金會的獨特之處在于,一方面它由家族成員嚴密控制,屬于純私有的非營利機構;另一方面,它通常并不直接向有救助需要的個人發放捐款,而是通過自己選定的慈善團體來完成的。因此,家族基金會通常會根據價值理念、服務宗旨、管理效率以及捐款的發放和使用效果等質量指標對申請接受捐款的慈善團體進行調查后,挑選符合要求的機構。
同樣熱愛信托的還有“超人家族”李嘉誠一門,李嘉誠曾兩次將價值67億多港元的上市公司股票,從私人名下轉移到家族信托基金之內,而這個家族基金的受益人除了他自己外,還包括他的兩個兒子李澤鉅及李澤楷。市場人士分析,調整家族信托基金的持股量是香港富豪的一貫做法。把個人資產注入家族信托基金之內,方便日后管理,也省去了財產讓渡的費用。除此之外,李嘉誠的信托基金,還能用以收購一些商業項目,而這些操作是不需要向董事會及股東報備的,更無需向市場公告,類似這種通過家族信托管理名下資產的做法,在私人公司中極其常見,亦是對個人財產的合理保護。
信托的另一個吸引人之處是可以取代遺囑,避免預立遺囑與遺囑認證程序的公開。信托基金成為富裕人群安排后代財富繼承的有效方式,由信托管理人統籌管理資產,減輕甚至豁免遺產稅(信托名下的資產不會被視為遺產)。對于委托人而言,“全權代管信托基金”賦予受托人許多彈性,使其可根據外部環境的轉變靈活處理信托基金,因而受到了私人銀行的大力推崇。
合理規劃遺產
境外的富人們熱衷通過家族基金信托來打理自己的巨額財產,那么國內的富翁是如何打理自己的財產的呢?
60歲的周先生是北京一家連鎖餐館的老板,在北京不同的區域擁有10多家餐館。他是主要股東,占40%股份,身家約為2000萬元至5000萬元。周先生同前妻有一個25歲女兒,在集團里任經理之職;現任妻子28歲,同周先生育有一子,剛兩歲。
周先生在北京擁有4套房產,兩套自�。ㄇ捌藜艾F任妻子),兩家餐館都位于繁華地段,現值超過700萬元�,F金約有500萬元,都存在銀行。菜館每年利潤約為500萬元,他可分得200萬元,并且都有得力助手在管理。每個店長,都有利潤分成。周先生只需看看賬本,提些意見,他幾千萬資產的可能受益人有:前妻,50多歲,在管理第一、二、三店;大女兒,25歲;現任妻子,28歲,家庭主婦,未參與業務;小兒子,兩歲。
家族事業能繼續性經營下去?前妻、現任妻子及兩個孩子的利益如何分配?留給孩子什么,人生智慧,家族事業,或是財產?多余的現金在銀行,能多一點產出嗎?這些都成了周先生經�?紤]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