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鼻煙壺的收藏還沒有形成氣候,價格較國際市場也低出許多,但隨著國人對鼻煙壺藝術的不斷認知,鼻煙壺市場將慢慢升溫。
提起鼻煙壺,首先得從鼻煙說起,鼻煙屬舶來品,吸聞鼻煙的習俗最早起源于煙草發明者印第安人。
鼻煙是選用較好的煙葉,加入一些藥材,碾成粉末,再密封陳化數年而成,據說有助消化、解疲勞、明目祛疾、醫治創傷等功效。吸聞鼻煙無須火種,手指拈起鼻煙送至鼻孔,輕輕吸入即可。
明萬歷年間,鼻煙由意大利商人作為向中國皇帝進獻的貢品,傳入中國,最先屬皇室專用品,至清代已遍及大江南北。清朝各代皇帝視鼻煙為異寶,嗜愛吸聞,并常以此賞賜大臣,皇帝賞賜不敢受用,又不能不用,王公大臣遂重金購買鼻煙吸聞。人人如此,相習成風;上下如此,相沿成禮。三百年間,社會各階層人士無不嗜聞鼻煙,鼻煙的效用如同米面水火,不可一日缺,不可一人缺,裝具鼻煙的鼻煙壺遂應運而生。
中國鼻煙壺始于何時,至今尚無定論。在中國最早裝具鼻煙的器具是隨鼻煙一起進入的鼻煙盒,由玻璃制成,形狀有方有圓三角六角等,用隔子分成幾層,貯放味品不一的鼻煙,一般存放四兩至一斤,后來由于攜帶不便,改為小瓶,這就是最早的鼻煙壺雛形。
制作鼻煙壺的材質非常多,有料質、瓷質、玉質、內畫等很多種,應有盡有。
古玩界習稱玻璃為料,玻璃制作的器物,稱作料器。料質密不透氣,不易受潮,是制作煙壺的上等材料,初造煙壺,料質居多。清末著名書畫家趙之謙著《勇盧閑詰》云:“制壺之始,僅有玻璃,余皆后起也。”這說明,清人最初是用玻璃制作鼻煙壺�?滴鯐r期的料質鼻煙壺渾樸典雅,雍正乾隆時期力事增進,使料質煙壺玲瓏華妙,精美如珍,價逾黃金。
2005年12月12日北京翰海拍賣的清乾隆御制料胎琺瑯彩開光山水鼻煙壺,高4公分,“乾隆年制”楷書刻款,橢圓形圈足,涅白玻璃胎上施琺瑯彩,壺體兩面開光,開光內以胭脂色繪西洋山水樓閣,開光外繪卷草紋,銅鍍金鏨花蓋,樣式新穎,做工精致,最終成交價352萬元人民幣。
瓷質鼻煙壺是清代陶瓷工藝中獨具特色的精彩作品,由宮廷至民間廣為流傳,至今仍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擔當重要角色�?滴醭療焿厥谉嗷ㄆ贩N,當時的郎窯青花、釉里紅及紅釉品色彩鮮亮,當為上品。雍正時增燒漿胎青花、青花釉里紅、斗彩、礬紅彩、琺瑯彩、天藍等,色彩淡雅、溫潤如玉,工藝日趨精妙。至乾隆時品種大增,最出色的是琺瑯彩,采用西方油畫工藝,色彩清新艷麗,立體感很強。
2006年3月29日紐約佳士得拍賣的清乾隆瓷胎畫琺瑯萬代長春鼻煙壺,高5.1公分,器身呈葫蘆形,色彩純正,銅鍍金鏨花蓋,滿繪葫蘆枝蔓,“乾隆年制”藍料款,葫蘆因其多籽,瓜藤綿延,人們賦予它多子多福、福祿萬代的美好寓意。此器原為一對,流傳有序,另一只現被Mary and George Bloch收藏。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幾乎一模一樣的,英國大維德基金會也收藏有一件類似作品,此器成交價35.2萬美元。
玉石類鼻煙壺是指用和闐玉、瑪瑙、水晶、翡翠以及松石等貴重材料制成的鼻煙壺,此類煙壺的原材料直接取自大自然,對它們加工的手段也只能以琢玉工藝磨制。
同樣在2006年3月29日紐約佳士得拍賣的清18-19世紀蘇州墨玉帶白皮漁樵耕讀鼻煙壺,高6.4公分,黑白灰三色軟玉可愛悅目,紋飾主題為中國傳統社會的漁、樵、耕、讀四大作業。圖中文人在月下靜思,其余三人則忙于工作。士人的位置在其他人的上方,可能暗示其社會地位最高,此壺成交價37.44萬美元。
清道光以后,戰亂四起,國力衰微,而收藏鼻煙壺卻成為一種社交禮儀,人人必備,這種習俗的蔓延,導致鼻煙壺濫造成風,煙壺制作工藝日趨下降,但此時內畫鼻煙壺卻異軍突起。內畫是在水晶、透明無色或經過磨砂呈乳白色的素料鼻煙壺內壁繪畫,以頂部削尖彎成勾的竹簽(有的頂部綁一狼毫)自瓶口伸入壺內,反向繪畫和書寫,把造型藝術與傳統的書畫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經出現便受到人們的喜愛,直至今天依然深受世界各地藏家的青睞。